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中国人权抗议北京高院驳回赵岩上诉的政治性裁决

2006年12月01日

中国人权对北京高级法院作出驳回《纽约时报》研究员赵岩上诉的裁决表示谴责。赵岩的律师关安平表示,对赵岩上诉案的整个审理只花了5分钟。赵岩本人被禁止出庭提供证词、证据或要求证人作证。

赵岩案情回顾:

2004年9月17日,赵岩在上海被中国国安机关逮捕关押,当局指控他向《纽约时报》提供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将辞去其最后一个职位—-军委主席的消息。

2005年1月,检察院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向法院起诉赵岩,但审理日期一再拖延。

2005年6月,赵岩的律师莫少平表示,在官方以“泄露国家机密罪”拘押赵岩的7个月限期到来之际,赵岩被加控“重大欺诈罪”,新罪名可使控方再合法监禁赵岩7个月。

2005年9月,联合国任意羁押问题工作组鉴於对赵岩的关押违反了其基本自由和有关获得公平审判权利的国际准则,认定此一关押属任意羁押性质。

2006年3月17日,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前一个月,检察院通知律师撤销对赵岩的全部起诉,并获法院同意。但是赵岩继续被关押。

2006年5月15日,检察院在指控内容未变的情况下重新向法院提出对赵岩的起诉。

2006年8月2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仍以欺诈罪对他判刑3年。这一罪名被外界广泛视为当局制造的“莫须有”罪名。在对他进行正式审判之前赵岩总共被关押超过19个月。

对赵岩的审判违反了有关法律正当程序的国际准则。因为作为一起涉嫌欺诈的普通案件,法庭没有任何理由进行秘密审判。赵岩对於这一审判结果於9月4日提出了上诉。

在加入《纽约时报》任研究员之前,赵岩是一名记者。他的很多报道集中在农村问题和政府腐败上,他还为保护农民权益进行呼吁。根据法院对赵岩3年刑期的审判,减去其已被关押的2年时间,他将於2007年9月出狱。

对赵岩的超期关押侵犯了他的言论自由权,并已被联合国的专家机构认定属於任意羁押性质和违反了《世界人权宣言》。中国人权执行主任谭竞嫦表示:"北京法院对赵岩上诉的5分钟审理,反映了中国的法律程序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及其为政治服务的性质。" 谭竞嫦说:"中国当局再一次以涉及国家秘密为借口,剥夺了被告在程序上应享有的权利,包括接触律师和对他不利的证据在内的权利。"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