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刘晓波

我有位朋友,他在市区某写字楼的20层上开了家咖啡馆,不做任何的广告宣传和商业策划,也不招待任何的生客,来他店里的,都是他以前旧址的熟客和他们带来的两三知己。他说,他想做的就是一个与熙熙攘攘的闹市区格格不入的一个隐逸静谧的私人空间,他喜欢朋友们来到他的咖啡馆里,听着八十年代的怀旧老歌,看着墙上奈良美智的画作,品上一杯他独家制作的咖啡,跟他聊聊政治、理想和人生等等,在感官盛宴里忘记生活的烦恼和忧愁。 有一天我们谈到人权问题,我问他: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什么?他想也没想就说,中国政府喜欢说生存权,但其实生存权本是人最基本的底线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有没有政府人民都必须享有的,...
英文书名:《刘晓波、〈零八宪章〉和 中国政治改革的挑战》
2010年10月8日,在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当天,维权人士王荔蕻与朋友一起聚餐庆祝,被冲入餐馆的警方带走。她先被拘留8天,后又被软禁3个月,驻守在她家楼前的警察,对她的行动严加监控和限制。作为结束这一软禁的条件,警方要求她像其他被拘留或被监控的维权人士一样,签署一份“保证书”,保证不再对外发言和参与维权活动,但遭王荔蕻拒绝。相反,她写下了一份“不作保证书”: 从法理上,让一个公民写保证书,保证自己不去做“合法的事”才能有行动自由,是违法的,是对法律的嘲笑……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不能保证面对苦难时保持沉默……假如我面对苦难和恶行保持沉默,那么下一个被恶行打倒的就是我自己。
国际文学节主席拉什迪给 著名异议作家廖亦武 的回复函.
http://www.hrichina.org/public/resources/CRF/2010.04/CRF2010-04-net-01.png" style="border-top-color: rgb(51, 51, 51); border-right-color: rgb(51, 51, 51); border-bottom-color: rgb(51, 51, 51); border-left-color: rgb(51, 51, 51); border-image: initial; border-top-width: 1px; border-right-width: 1px...
一位中国问题学者就中国官方对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应,和对一股推动政府更透明、更负责的不可阻挡的国内力量发表了看法。 中国人权: 你是一位很敏锐的中国政治问题的观察家和评论家。虽然你表示你的研究主要并不集中在人权方面上,但是许多你所关注的议题跟人权问题是有关系的。能不能请你谈谈中国政治中哪些议题或问题是直接与人权有关的? 裴敏欣: 人权这一概念可以被很广泛地界定,在我所关注的事情中有些确实跟人权有关。比如,我对腐败问题很感兴趣。表面上,腐败似乎和一些党政干部的贪婪有关,但如果深入观察腐败案件,就会发现权力被滥用,导致侵犯普通公民权利。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对城市居民住房的拆迁。...
孔灵犀 一位年轻的活动家、发明家分享80后一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观。 一 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目睹着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体验着网络时代快速传递的信息与资讯,我们沐浴着生活中的阳光。广播、电视、报纸与新闻让我们憧憬,让我们怀疑世上是否还有更美好的地方。都市的歌舞升平、娱乐八卦与美日韩剧,手中不间断的短信、脸书与推特,我们仿佛是最幸运的一代,被宠坏的我们不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因此被上代人认定是“自私、冷漠、不负责任”的一代。 可是懵懂的我们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出路时,却遇到各种践踏法律和文明准则的残酷现实。我们被胁迫适应着用逃避现实的空虚来装载教育的失败,...
《 刘晓波文集 》,刘晓波着 刘霞、胡平、廖天琪选编 (2010年12月10日) 中文精装,296页 新世纪出版及传媒有限公司国际标准书号:978-988-19430-4-0 摘自《导言》: 为了便於一般读者领略刘晓波思想之精要,独立中文笔会的几位同仁商议,决定选编一部刘晓波文集。
尊敬的奥巴马总统: 我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一个在二十年前北京“六四”大屠杀中痛失爱子的母亲。 首先,我祝贺您荣获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并预祝您在未来的岁月里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以及践行美国立国之本作出杰出的贡献。 在您即将於十一月中旬访华前夕,我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请求您在此次访华期间运用您的政治智慧和影响力,营救目前身陷囹圄的中国大陆自由知识分子刘晓波博士。 据我所知,世界上一些民主国家和地区的正义之士、议会人士,都先后以不同方式、通过不同途径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博士;尤其是在10月1日中共建政60周年当天,美国众议院以410票的绝对多数票通过了要求释放刘晓波博士的决议案。在此...
刘晓波,中国著名的独立知识分子。长期以来,他一直呼吁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批评执政的共产党当局,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因撰写文章和从事政治活动,他曾多次被当局拘押、监禁和软禁。根据他的律师在 2009年庭审的辩护词 ,刘晓波已写了将近800篇文章,其中499篇为2005年以后所写。刘晓波也是 《零八宪章》 的起草人之一。 刘晓波於1955年12月28日生於吉林省长春市,在吉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於北京师範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该校任教。 1989年4月,刘晓波中断了其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职位,返回北京参加“八九民运”。6月2日,他与侯德健、周舵、高新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绝食,...

页面

订阅 刘晓波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