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搜索表单
搜索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Main menu - CS
关于我们
呼吁工作
媒体
公民广场
文章选登
中国人权每日简报
中国人权出版物
资料库
专题焦聚
六四概述
香港
中国与联合国
人权捍卫者
709大抓捕
厦门聚会案
长沙公益仨
女权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天地
杨支柱:对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的解读
任何试图用某个公权力机构的监督来取代舆论压力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除了法官无法不予理睬从而损害审判独立外,也因为国家机构相互间的监督是可以蜕变为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防止这种蜕变最终还是需要虽然相对软弱但是却无处不在的公民的监督。
2016年03月20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唐天昊:宪权,检验法治的试金石——丁家喜案二审辩护词
一个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公民因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而蒙冤受难时。那么,脚踏这片大地每个人对于这不公义的审判都背负着道德的枷锁,他们像蝴蝶一样不停地扇动翅膀,为了引起社会变革的飓风
2014年07月21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滕彪:中国宪法的结构性缺陷(图)
人们常说中国“有宪法无宪政”,好像现行宪法付诸实施了,就会有宪政。但是,有此种宪法文本、此种立宪机构在,中国没有宪政的可能性。基於公民承认的政治合法性,和基於暴力流氓逻辑的“枪桿子里出政权”,根本无法相容。
2014年08月18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王聪:我们这一代青年法官的怀疑与信仰
法治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司法权威不可能朝夕确立,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命运。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许注定会成为本轮司法改革中的垫脚石,然《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14年09月26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夏业良:怎样才算是“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并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的基本规则,要求法律成为社会主体的普遍原则,不仅要求全体公民一律守法,更重要的在于制约和规范政治权力。
2015年01月20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盛洪:建立土地的基本法律制度
中国迄今没有一部《土地基本法》,其导致政府强征土地带来的大范围的严重的社会冲突,以及浪费土地、免费享用和占有土地及土地收益和提供腐败空间等重大问题。因而要建立土地基本法律体系,约束政府涉土地行为和监督政府土地收益交归国库。
2015年03月17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张千帆:以言定罪是法治大忌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思想和言论就是他的脑子,警察权是他的胳膊大腿;胳膊大腿虽然粗壮有力,却不能代替脑子思考,更不可能判断思想和言论的对错。如果说一个胳膊指挥脑袋的人很危险,如此治国岂不是更危险?
2015年05月26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三木:难以捉摸的国家秘密
通常来说,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保密为例外。国家秘密只能成为免予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因为信息一旦冠以“国家秘密”,可以阻却公众的知情权,也让“不当”获取或传播者,陷入被法律否定评价的危险。在阴影里形成的不当的“国家秘密”,让人担忧,它们会在晦暗的角落里限制公众权利,提出钳制思想的举措。更让那些愤而反抗的民众,陷入因泄“密”被追诉刑责的境地。
2015年06月25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傅华伶:中国新国安法的泛国家安全观风险(图)
国家安全法的通过会加速其它配套法律的制定,并为相关权力执法部门扩大自身的权力提供了法律根据。在没有政治参与、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和公民社会的制度下,强势的国家安全机构可能成为专制的制度保障。国家安全因此可能成为国家暴行的托词。
2015年07月22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斯伟江:“央视审判”损害司法权威
这些法律之外的判决,最终败坏的,是这个国家法制的基石,意味着,检法全然被忽视,司法程序及保护人权、预防错案的防火墙被拆毁,最终倒下的,是整个国家的法制。
2015年08月05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司法公正
页面
« 第一页
‹ 前一页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