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书评

人生而自由却身陷奴役。暴政凭借暴力强制、教育宣传、利益收买,使人丧失他的自由本性,甘愿为奴,以至不再知道自己的生活正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在拉波哀西看来,自由是人与生具有的,这完全不需争论。这是因为这个权利是人之为人的特性,它来自自然法的规定。
党国体制下,“人民”这称号不过徒有其虚名,党民身份才是中国人真实的处境。旧社会不管有多少缺陷,那时的国民仍享有私有财产权和迁徙的自由。新社会做了党民,连这两项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都被剥夺殆尽。
《激辩中国:美中关系十谈》揭示了中美两国学者对于这两个国家价值观和政策的思考。不同于往常,中国学者坚持认为,无论中国出现了什么错误状况,其根源都在于外国的剥削和干涉。他们也指出了美国企图搞垮中国的阴谋。相反的,美国学者则提出了针对中国的多项指责,但也承认美国在国内外确有不良行为。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人权理事黎安友的谈话中,上述观点表达得最为鲜明,他代表美方。与他对话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周琪教授,社科院是中国重要的官方智库,周从一所美国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因着编辑的提问,周女士一开场便切入价值观的话题。她指出:长期以来,美国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在1960年“...
本书的副标题已提示了艾米莉·T·叶的主要观点:西藏正随着中国人的占据发生变化,中央认为这是一种慷慨的行为,甚至是一份赠礼,但藏人所经历的却是压迫。由此叶女士得出了其中一个从她经常引用的理论家那里总结的看法:“从来没有免费的礼物。相反的,礼物始终是双刃剑,它包含了赠品和毒药、慷慨和暴力、分享和欠债。”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它并非总是如此,但对于中国和西藏来说,却是不争的事实。 围绕这一主要观点,我觉得,叶女士对藏人的行为甚至肢体语言的观察很独特。她的总体观察是,少数民族人士往往被发达国家的观察家或雇主谴责为懒惰(过去美国南方的奴隶绝对是这样的情况,今天继续用来侮辱非洲裔美国人)。她指出,在世界各地...
低估的不守诚信 1989年中国的天安门大屠杀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它是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将人权列入外交政策议程当中的事件之一。从那时起,外交官、活动人士、学者以及其他人已经在辩论支持尊重中国人权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毫不妥协,而现今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更坚定了中国的立场。在20世纪90年代,标准的外交工具包括将贸易与人权状况挂钩,迫使北京政府释放监狱中的犯人或流放海外,在联合国通过批评中国人权纪录的决议,并试图让中国官员参与到更为系统的关于人权的讨论当中。 但在随后的十多年, 随着中国政府威胁采取经济和外交手段打击报复的实力大大增强,...
本书解构了关于中共统治中国的最后幸存的神话之一:从1949年“解放”到1958年开展大跃进,那段时间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许多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相信这一说法,即那是中共以非共产世界也可以尊重的方式统治中国的时期。 《“解放”的悲剧》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到了这一点。冯客是一位“震慑”派历史学者。在他的前一本书《毛泽东的大饥荒》中,他搜集了大量中国大陆官方档案中的证据,并把它们与其它公开发表的内容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冯客认为,从一开始,中共就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其征服的国家。因此,中共立刻放手对整个社会使用恐怖和暴力,就像毛泽东从1940年代初为在党内进行控制一直在做的...
多年来,我读过约十几本有关中国监狱的回忆录,但没有一本像廖亦武这部细致而又绘声绘色的狱中纪实对我产生如此的影响。这本书之所以打动我,应归结于廖亦武所特有的诗人的才华、作家对细节的敏感,以及他愿意倾听狱友们多彩而悲惨的故事。 世界上只有极少几个国家,一个人会因为写了一首诗或拍了一部电影而身陷囹圄,遭受深重的苦难。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那个国度惧怕艺术家;在艺术家对执政党构成威胁之前,党必须对他们进行打压。 廖亦武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甚至包括那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卑陋龌龊的年轻诗人的丑事。他在参加自己心爱的姐姐的葬礼时,与一位陌生女人发生性关系,丧服散落在地上。...
英文书名:《刘晓波、〈零八宪章〉和 中国政治改革的挑战》

页面

订阅 书评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