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文集》,劉曉波著
劉霞、胡平、廖天琪選編
(2010年12月10日)
中文精裝,296頁
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國際標準書號:978-988-19430-4-0
摘自《導言》:
為了便於一般讀者領略劉曉波思想之精要,獨立中文筆會的幾位同仁商議,決定選編一部劉曉波文集。
綜觀劉曉波多年的時評,我們可以發現他對時局的判斷不但很敏銳,而且很清醒。他密切追蹤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對民間力量的成長和公共空間的拓展都有很深刻的觀察與闡述。
劉曉波贊成經濟改革,但是他不認為經濟改革會自動地引起政治改革。他堅持經濟改革必須和政治改革同步進行,否則流弊無窮。
—胡平
《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
劉曉波著(2010年12月10日,新版)
中文精裝,362頁
勞改基金會出版社出版
國際標準書號:978-1-931550-10-9
出版者的話:
本書全面探討了有關中國政治改革的有利條件:民權與官權的相對漲落,產權的 改革,人權意識的覺醒,及工潮、基層民主自治、民間網絡言論維權、新聞改革的民間動力和體制內異見的崛起。作者係統地論述了各方面的發展與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關係。劉曉波認為:1848年至1949年,中國經歷了整整百年的現代化努力,經歷曲折、教訓多多,但最終還是誤入歧途,且是誤入了最大的歧途──選擇了蘇聯模式的共產極權。隨著毛澤東的自然死亡,中國又重新開始了又一次現代化努力: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共,一直仍奉行著鄧小平開創的跛足改革。到本世紀初的中國現代化,雖不能說已經進入了正途,然而,中國所處的內外環境,確達到百年未遇之良機,國際大勢的明朗和國內民間的覺醒,正在共同推動著歧途知返的進 程。作者呼籲國內外自由知識分子,以非暴力方式,漸進式地擴張具有中國特色的灰色自由空間,與體制內異見人士同步共進地削弱不利於中國民主進程的一元化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