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誰害怕中國——不是香港

2012年02月01日

2011年4月10日清晨,聚集到香港西區警署前的人們打破了這裡的寂靜。一群藝術家展開大幅綠、白兩色中英文橫幅。當更多的人到達時,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一名成員開始派發印有「釋放艾未未」的橙色絲帶。一位教授開始分送由同情艾未未的藝術家設計的黑白體恤衫。體恤衫前面印著中文字「艾」、「未」或「來」,背後是英文的「釋放艾未未」。

一星期前,大陸敢於批評政府的藝術家艾未未在北京機場被拘留一事觸發了抗議示威。中國當局在沒有作任何正式指控的情況下,將艾未未拘留了80天。

香港的抗議活動從那天清晨開始,隨後每星期天繼續進行直到六月,這表達了香港人的憤怒和他們對香港的自由和法治狀況的關切。抗議活動凸顯了在基本人權和法律正當程序上,香港人的期待與大陸當局的做法之間巨大的落差。

香港是全世界支持艾未未的抗議活動和草根行動的中心。這座城市雖已正式成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但根據中國政府「一國兩制」政策,香港在2046年前可以享有大陸人民不能享有的自由與人權。

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保持對大陸當局的壓力並向其不法行為問責,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加入到這些抗議活動中來。

參與抗議活動者包括藝術家、大學生、教授、專業人士和民主黨成員。他們中既有當地市民也有外籍人士。他們運用自己的能力、影響力、才華向報紙投書,採用紀錄性攝影、裝置藝術等形式開展創造性的抗議行動,挑戰大陸當局的審查制度。2011年4月17日,香港加入了名為「為了艾未未的1001把椅子」的國際抗議活動。該活動由受委託代理、展出過各領域公共藝術作品的非營利組織「創意時代」主辦。主辦者倣傚2007年艾未未在德國卡塞爾文獻展上由1001把明清時代椅子組成的作品《童話》,邀請抗議者和同情艾未未的人士帶著自己的椅子坐在世界各地所有中國大使館和政府機構外面。這個行動成了一次在世界各地中國使領館前舉行的大規模廣泛宣傳非暴力的抗議活動。

一位名為「蜜橘」(Tangerine)的年輕塗鴉藝術家把題為「誰怕艾未未」的艾未未肖像涂刷得全城到處可見,還把這一肖像直接投射到中國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大樓的整整一面牆上。1
一群藝術家和藝術管理人士組成了「藝術公民」團體。該團體曾在2011年5月12日發起「一人一石」紀念汶川地震3週年活動,鼓勵參與者將一位四川地震受害者的名字寫到石頭、照片或谷歌地圖上,然後將此圖像上傳至「藝術公民」臉書網頁上。香港當地藝術家製作的黑白抗議體恤衫上印著「愛未來」字樣,這讓人們聯想到大陸新聞媒體上被屏蔽了的艾未未的名字。

此外,記者、作家、藝術管理人、學者發起寫信活動,鼓勵人們加強呼籲力度,與他們的民選政府代表和公共機構成員聯絡,要求官方就艾未未的健康狀況及其處境的消息和最新發展,以及最近數週被拘留者的信息作出說明。

在2011年5月香港國際藝術節期間,香港的抗議團體「藝術公民」舉辦了「愛未來」藝術展。總共有50多位參展藝術家、詩人以艾未未被拘留事件作為切入點,表達他們對香港的言論和藝術自由的關切。展覽中有香港著名攝影家黃炳培、朱迅、程展緯的作品。概念藝術家李傑在打印的標語牌上直接寫著「想念我的媽媽、我的老婆、我的兒子」;納迪姆∙阿巴斯用鍍金刻字(類似中港辦外牆上同樣類型的青銅刻字)做了這句咒語:「對不起,操。」英文「Fuck Off」是艾未未畫室名字「發課設計公司」的直接來源。「發課」的普通話發音與此英文咒語讀音相像。該展覽還展出了艾未未的作品:一粒來自2010年在英國泰特渦輪展廳展出的陶瓷葵花籽被置於一個穹頂玻璃罩內;還有一張照片叫做「滿嘴無聲」,表現艾未未與12歲藝術家艾瑪∙古鐵雷斯合作表演嘴裡被塞進牙刷、筷子和食品。

近幾十年裡,中國當局在推廣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價值」核心觀念,用以轉移對其惡劣人權記錄的批評,當局認為這些批評是以不適合中國人民的西方模式為根據的。但香港的現實使中國當局的說法無法成立:居住在這個亞洲城市裡的佔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認同民主原則、擁抱自由公民社會。

香港市民感到站出來反對拘留艾未未是他們的責任。舉行抗議的主要原因也反映了香港人的擔憂,即這種拘留手段會成為香港未來管治中的現實;今天中國對藝術家、詩人和作家的抓捕預示著香港人明天的遭遇。

由於香港與中國毗鄰的地理位置,香港居民感到舉行抗議活動有著引起中國政府注意的特殊意義。這一抗議活動於4月23日達到高潮:1000多位在香港的藝術家和居民集合,並遊行至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在「飛翔的法國人」雕像前舉行抗議活動。該雕像為法國人凱撒∙巴爾達奇所作(於1990年完成),原名「自由戰士」,但香港市政局為避免政治爭議而改了名。對中國而言,香港顯示了無法完全控制的風險。即將到來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和遴選下屆特區行政長官以替代現任特首曾蔭權,都將有趣地凸顯香港人民與北京中央政府在治理理念上的分歧。

在香港,艾未未的藝術與影響非但沒有因為其被拘留而消逝,反而因此成為專制統治下自由精神的象徵。艾未未甘冒個人風險記錄中國的不公正事件、為人權呼籲、為反抗政府打壓繼續進行的奮鬥,已經成為他自由信念的最響亮宣言。正如他所說:「只有鼓勵個人自由,或激勵個人精神的力量,並相信我們自己的感覺,集體行動才有意義。」從許多方面看,香港居民去年4月所做的其實就是在用艾未未的話來為他們自己的自由進行呼籲的樂譜。

中國人權翻譯

編者註釋

1.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政府聯絡辦公室為中國政府之機構,負責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政策,促進香港與大陸間的經濟、文化、教育和學術交流與合作(http://www.locpg.gov.cn)。 ^

錯誤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錯誤

網站遇到非預期錯誤。請稍後再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