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是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對中國兒童的著名語錄——提醒他們要好好學習,為將來的理想奮鬥。
“創造性對社會發展、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說的創造性不僅僅指藝術文化、唱歌跳舞的創造性,更多是指另類思考方式,即批判性思維。我認為,創造性是最重要能量,可以從批判性思維中產生;同樣,創造性也會導致批判性思維。 ”
——榮念曾,2012年6月
香港藝術家榮念曾是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的藝術主任。上世紀50年代,他還是一個香港小學生的時候就開始畫小人兒,畫漫畫。如同他自己所說“那個年代,國內每間小學的大門壁上都大筆書寫著‘天天向上’這句標語……標語巨大地撐滿整幅牆的力量,想必對小朋友很有壓迫感。 ”
經過33年諷刺畫、概念漫畫創作的不斷實踐,榮念曾創造了一個形式簡潔、主題鮮明的小男孩的形象——一個站姿天真的旁觀者。 2007年,榮念曾在上海舉行了題為“天天向上”的漫畫展,發展出了一個手向上指、頭和眼睛往天上看的男孩形象——給人的印像是這孩子是個觀望者和旁觀者。榮念曾給這個小男孩起名叫“天天”。
“我對藝術創作的期待在2007年的漫畫展覽中全部表現出來了”,榮念曾說:“我總想通過創意激勵和啟發我們社會更加創新,希望創意能夠推動及維護公共空間,激發思考、加強溝通,創造一個更加開放、平等和互動的平台。 ”
2012年,以“天天向上”為題的“社區校園創意拓展計劃”的系列創意工作坊和展覽在香港和日本舉辦。這些展覽和工作坊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提供集體創意和藝術交流的平台,並激發當地創意業者間的對話。榮念曾稱此為“探索求知”,希望憑藉拓展“天天”形象的可能範圍,形成一個多元文化的創造性協作力量。
在2012年6月中國人權的採訪中,榮念曾談了“天天”形象的發展過程,他的作品與兒童,以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和通過藝術形式進行呼籲之間的緊密關係。
榮念曾,實驗藝術的拓荒者,“進念∙二十面體”劇團的創始人兼藝術總監,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席。過去30年中,他積極投入各種藝術領域的創作,主要包括戲劇、漫畫、電影和視頻、視覺和裝置藝術;他被公認為香港和鄰近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參與製作的舞台劇作品超過100部,曾在香港及歐洲、亞洲和美國的30多個城市上演。